【粤开宏观】“土地财政”何去何从?

北京时间2025年3月23日,粤开证券发布了题为《【粤开宏观】“土地财政”何去何从?》的深度研究报告,详细剖析了我国“土地财政”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转型路径。报告指出,近年来伴随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对地方财政造成显著冲击,但总体来看,报告并未改变市场对“土地财政”转型必要性和可能路径的预期。

在报告中,粤开证券分析师罗志恒和方堃详细回顾了我国“土地财政”的起源与演变。自1990年代以来,伴随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土地出让收入迅速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直接导致了土地出让收入的锐减,202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下降16%,连续三年累计下降超44%,加剧了地方财政的紧张状况。

对于“土地财政”的未来,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转型方向。分析师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房地产繁荣的时代转向科技和制造强国的时代,对应的财政收入、支出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土地财政”转型势在必行。报告指出,未来“土地财政”的转型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战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及财税改革趋势,从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宏观税负、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财税体制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以及优化化债举措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报告建议中央可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专项用于保交楼、收储存量房和房企存量闲置土地等,以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提升房企抗风险能力,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稳楼市的压力。此外,报告还强调了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性,认为要尽快促进中国经济由债务和投资驱动转化为产业科技驱动。

对于宏观税负的稳定,报告建议更加注重减税降费的精准性和结构性,同时加强政策协调,降低企业的综合性成本。此外,报告还提出了探索数据财政、改革税收制度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等前瞻性的建议。

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报告建议上移部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到中央和省级政府,以减轻地方政府和市县政府的支出压力。同时,报告还提出了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将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合并为地方附加税等具体措施,以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对于支出结构的优化,报告建议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高质量发展的刀刃上,优先支持促进科技创新、改善民生福利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重点领域。同时,报告还强调了注重对消费的引导和刺激,以及严格压减一般性非刚性支出等重要性。

在分析人士看来,粤开证券的这份报告准确地把握了当前“土地财政”面临的困境与转型的迫切性。报告提出的转型路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报告也提醒投资者,尽管“土地财政”转型是大势所趋,但过程中仍可能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

总体来看,粤开证券的这份报告并未改变市场对“土地财政”转型必要性和可能路径的预期。相反,报告通过深入分析和详细论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土地财政”转型的信心和期待。对于关注中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投资者而言,这份报告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粤ICP备13024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