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全产业链布局稀缺资源,构建全球动力电池全新生态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被各个国家所重视,其供应链安全与资源掌控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2月24日,全球最大钴生产国刚果(金)宣布将暂停钴出口四个月,旨在遏制国际市场钴金属供应过剩引发的价格持续下跌。消息一出,直接引发了全球钴价大幅回升。此举有利于钴矿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但对电池制造企业来说绝非福音。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来自中国福建的宁德时代凭借前瞻性战略,通过矿产投资、技术创新、回收体系构建及全球合作,全面布局锂、钴、镍等稀缺资源,构建起从“矿产资源”到“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闭环。这一布局不仅为其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提供了保障,更为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资源稀缺性与供应链风险

锂、钴、镍是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元素,但其全球分布极不均衡

锂资源方面,73%集中在南美“锂三角”(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澳大利亚,中国锂矿仅占全球储量的7%。

钴资源方面,刚果(金)供应全球70%的钴,但其开采环境与地缘政治风险较高。过去几年来,近年来,由于中资矿业企业洛阳钼业大幅提升其在刚果(金)TFM与KFM两座超级矿山的产能,该国钴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供应的75%。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速未能匹配产能扩张,导致钴价自2022年高点暴跌逾60%。为扭转钴价颓势,刚果金政府签署行政法令,暂停钴出口四个月。目前刚果金内战频繁,对未来的供给会产生多大影响尚不可知。

镍资源方面,印尼占据全球22%的红土镍矿储量,但2020年其禁止原矿出口政策迫使企业转向本土冶炼。种种迹象显示,印尼新政府有可能采取新的出口禁令,加强全球镍冶炼产业链本土化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2024年占全球产能的67%),锂、钴、镍的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5%、95%和92%。资源卡脖子问题叠加地缘政治冲击,使得动力电池企业的供应链显得十分脆弱。

二、宁德时代的破局之策

宁德时代深谙资源安全的重要性,其局逻辑围绕三个原则:降本增效技术驱动ESG合规。降本增效指通过锁定上游资源,对冲价格波动,降低原材料成本。2024年年报显示,宁德时代的毛利率为24.4%,超过2023年大约五个百分点。技术驱动以高镍低钴、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宁德时代通过技术迭代,将单车钴用量从2018年的13kg降至2023年的4kg,显著缓解钴资源约束。ESG合规指通过电池回收与低碳工艺满足欧盟《新电池法》等法规要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1、纵向整合全球锂资源

(1)深耕“亚洲锂都”宜春

宜春锂云母资源储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超900万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40%。宁德时代在宜春布局两大核心项目:宜春锂电产业园、与天华超净合作成立天宜锂业。前者投资135亿元建设年产50GWh动力电池基地,配套锂矿采选、碳酸锂冶炼产能,打造“采矿-冶炼-电池生产”一体化基地。天宜锂业2023年碳酸锂产能达5万吨,可满足80GWh电池生产需求。

通过本地化布局,宁德时代将锂原料运输半径缩短至100公里以内,显著降低物流成本。

2抢占海外低成本盐湖

南美盐湖提锂成本(约4000美元/吨)显著低于硬岩矿提锂(6000美元/吨以上)宁德时代通过参股锁定多个项目。其中,投资2.4亿美元收购西藏珠峰旗下阿根廷盐湖项目25%股权,规划年产5万吨碳酸锂以7.68亿加元收购魁北克锂盐湖项目,储备量达130万吨LCE。

至2025年,宁德时代计划通过自建与长协锁定超50万吨LCE产能,覆盖其80%的锂需求。

2、“捆绑式”投资印尼红土镍矿

印尼红土镍矿占全球储量的22%,但其政策要求企业在当地建设冶炼厂。国内民营企业青山控股、华友钴业、格林美早早就跑到了印尼“淘镍”,宁德时代是妥妥的后来者,没有“抢”到优质矿山。但宁德时代另辟蹊径,通过联合青山控股、格林美等企业,以投资入股的方式实现了“镍矿+火法冶炼+电池材料”模式布局。2022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的下属公司普勤时代拟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59.68亿美元。普勤时代的两个合作方分别为印尼国有矿业公司PT AnekaTambang (ANTAM)和印尼国有电池生产投资公司PT Industri Baterai Indonesia (IBI)。这项合作主要建设从红土镍矿开发、火法冶炼、湿法冶炼、三元电池材料到电池回收及三元电池等产业集成化的电池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年产50GWh电池及配套镍冶炼产能。

通过与青山控股(全球最大不锈钢和镍生产商)的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构建了从“镍矿到电池”的短链供应体系。

3、钴资源:刚果(金)长协与回收双线并进

刚果(金)供应全球70%的钴,但手工采矿的伦理问题频发。宁德时代采取“长协采购+回收替代”策略。洛阳钼业(Tenke铜钴矿持股30%)是刚果金最大的钴生产商,宁德时代通过其子公司增资引入洛阳钼业控股股东洛阳国宏,从而获得洛阳钼业24.68%的股份,交易对价267亿元。通过与洛阳钼业合作,能锁定每年2万吨钴供应。

此外,宁德时代至力于再生钴提取,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目前能够实现退役电池钴回收率超98%,2025年规划再生钴产能2万吨,替代20%的原矿需求。其独创的“定向循环”技术,将再生材料直接用于新电池生产,形成“电池-材料-电池”闭环。

在海外,宁德时代与BASF、芬兰Fortum等合作,建设欧洲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应对欧盟2030年电池再生材料使用比例不低于12%的法规要求。

三、未来资源布局的风险与演进

1. 地缘政治与ESG风险

在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的大背景下,战略资源越来越被本土国家所重视,资源民族主义的倾向愈发明显。2023年,刚果金出台新《矿业法》将钴权利金税率从2%提升至10%,推高采购成本。目前更是将钴出口暂停了4个月,并有延长禁令的可能。更有甚者,一旦当地国家的政权更迭,有可能使重金投入变成沉没成本的风险。市场也多次传出印尼将对镍加工品征收出口税,影响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冶炼成本

2. 未来战略方向

一方面,加强战略资源本土化,2024年9月,基于开采成本与市场供应宽松考虑,宁德时代暂停了其江西枧下窝矿区的锂云母业务,至2025年2月份,该工厂正在恢复运营。另一方面,研发新型技术电池,比如无钴电池等,降低对稀缺资源的依赖。同时,加强回收网格的构建,实现真正的循环经济。

语:资源掌控力定义未来竞争力

宁德时代稀缺资源布局,不仅是企业层面的供应链布局,更是一场围绕碳中和目标的全球产业话语权争夺。通过“矿产投资+技术创新+回收闭环”的三维战略,宁德时代正从一家电池制造商升级为能源生态主导者。其经验表明,在资源约束与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下,唯有将资源掌控力、技术领导力与生态构建力相结合,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技术的突破,宁德时代或将进一步改写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资源规则。


粤ICP备13024068号